新时期汽车产业更需韧劲和自信

编辑:admin 日期:2019-10-07 15:46:25 / 人气:

在这个国庆假期的最后一天早上,惊闻中国汽车营销界的领军人物王法长老师逝世的消息,甚感悲痛!

从1970年进入汽车行业至今,王法长老师亲历了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“黄金时代”,其对中国乘用车的发展认知,乃至对汽车营销的创新思维,一直被汽车业界称道和学习。


可以说,在过去的70年里,正是由无数个像王法长一样的中国汽车人不懈的拼搏与努力,才成就中国汽车工业的今天,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经验,有了自己的发展步调,逐步以成熟的姿态,全面开启全新的发展时代。

往者不可谏,来者犹可追。在总结汽车产业70年发展成绩和经验的同时,对于中国汽车产业而言,以一个怎样的心态面对下一阶段的发展似乎更为关键。

学会抗压

去年以来,国内汽车市场整体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下滑态势,已经让大多数车企感受了强烈的危机感。当然,对于未来的汽车产业而言,这样的危机意识不光只停留在市场层面,而更需要贯彻在发展的每一个环节。

回顾过往,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之初,在封闭的状态中摸索了长达30年之久。在1994年到2009年的两版《汽车产业发展政策》的指引下,中国汽车走进了开放、融合、崛起、成熟的新阶段。


但在此期间,中国汽车依然经历了2004年的车市集体寒流,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压力也让人心有余悸,及至2018年的整体下滑和2019年的国五切换国六这些短期因素,都让国内汽车市场承受了巨大的考验。

可以说,无论是国内汽车产业发展的最初,抑或在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之后的黄金期,危机始终如影随形。因此,在未来的发展周期内,国内汽车企业应始终保持危机意识,以更抗压的姿态应对每一个阶段的难题。

去政策市

从国内汽车产业发展早期的“市场换技术”,到后来的高端化拓展,及至如今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集体发力,中国自主车企的发展向来唯“政策”马首是瞻。

按照我们惯常的理解,1994年的第一部“汽车工业产业政策”,扭转了外资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心态,促成了合资时代的真正到来。从2000年开始,以奇瑞、吉利、长城、比亚迪等为代表的自主品牌开始进入舞台,成为自主发展的中坚力量。


时至今日,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定调和鼓励,对自主品牌发展的扶持,政策这个“无形的手”一直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但在这个过程中,也难免让国内车企和市场出现了政策依赖症。

汽车车企逐政策风向而动本无谓对错,但在过去几十年的具体发展过程中,由于车企对市场和自身认识不足,也难免陷入“亦步亦趋”的窠臼,也导致“政策市”、产品和技术跟风、重复建设严重等诸多问题,而这些显然不是国内自主品牌发展应有的姿态。

尤其是在国内车市进入越来越严峻的淘汰期,国内车企在未来发展过程中,更应该少一些政策依赖,多一些自主能动性,依据自身发展状态扬长补短,才能从容应对各种挑战。

理性自信

从2018年下半年至今中国汽车市场产销量持续下滑,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,国内车企过去随行就市就能吃饱喝足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。尤其今年国五切换国六造成的市场终端的价格乱像,更说明不少车企在市场压力下乱了阵脚。

再加上新能源汽车补贴大幅退坡、国六排放标准即将实施、新造车势力的涌现、进出口关税调整,都给国内汽车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压力。


过去多年来持续上升的自主品牌市场份额,开始走出了倒V字曲线。这样的市场大背景,难免会有一些企业无法保持理性的发展心态。此间,我们也看到,一些外资品牌开始退出中国市场,一些自主品牌也濒临边缘化。

过去中国汽车发展的经验已经表明,越是在逆境中,国内车企越是应该表现出强大的抗压性和发展韧劲,理性淡定的看待市场起伏,更自信的面对未来市场格局转变。

注重创新

新中国走过70年,中国汽车产业同样也进入了新的发展周期。尤其是在全球汽车产业逐渐往科技化、互联网化发展的当下,国内汽车“四化”的新方向也预示一个全新时代的来临。

比如,去年被广泛关注和讨论的“50:50”合资股比放开大趋势,也意味着接下来中国汽车与外资车企开始进入一个正面对抗的时期,剔除政策保护的中国汽车产业,需要直面“弱肉强食、适者生存”的市场化竞争。


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,政策的放开也是倒逼中国车企更加注重技术创新,更加强调营销策略,更加快速的实现从规模化拓展到体系化竞争力,也只有加强创新,夯实自身实力,才能与外资品牌正面抗衡。

再比如,国内汽车市场趋于饱和,过去的增量之战逐渐转化为如今的存量竞争,电动化、网联化,智能化、共享化的“新四化”时代让传统汽车产业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。

在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过程中,国内车企无疑需要将创新发展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,尤其是在国内汽车产业升级和创新化发展的大背景下,全面提质增效,才能真正实现从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。

现在致电 0971-2344332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→

Top 回顶部